|
城市智慧化過程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
作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建設智慧城市成為這些年國內國外政府主管部門、學術界和企業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智慧城市的概念非常寬廣,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市政、交通、工程技術等各方面內容。智慧城市的終極目標,就是使城市管理更加細化、觀念更加高效、發展更加科學、人民生活更加美好。隨著新一輪信息化的發展和廣泛運用,智能城市逐步形成,城市變得更為透徹感知。雖然目前對“智慧城市”還沒有明確定義,但存在著一些共同認知。 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重新規劃城市的未來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首先,智能交通運輸系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集中、流動快,交通擁堵嚴重,城市發展和環境資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來緩解壓力。其次,智慧城市以信息和通訊技術為支撐,只有獲取充分的信息,做好廣泛且安全的信息傳遞,科學有效的智能信息處理,才能提高城市管理和運行的效率。最后,智慧城市是一個多領域、多層次的龐大綜合體,云計算、大數據和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是它的平臺。三維融合的基礎設施、互聯網和先進的通訊技術等,能為政府、企業和個人提供精準高效的管理條件。 “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布局大致可以分成六塊:第一是電信同城化,城市區域間不搞“信息孤島”;第二是交通一體化,也就是智能交通;第三是公共服務統一化,包括民生社保、醫療救助和教育等方面;第四是金融同城化,包括企業信貸和區域信貸工作;第五是環保一體化,包括水系清潔和大氣污染的檢測等;第六是安全聯防化,包括應急指揮、安全監控和聯防聯治等。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發展到后續的高級形態,過去稱“數字城市”“智能城市”,是工業化4.0進程中城市發展進一步深度融合的產物。 智慧城市的發展以對老城市的轉型改造為努力方向,逐步在智慧城市里開展各個智慧項目的建設,同時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實現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精準有序的社會管理。 智慧城市有以下兩方面的特征:首先,產業經濟發展,城市面貌改觀,居民生活條件改善。這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城市產業結構的布局得以優化,城市經濟驅動方式創新;二是綠色城市理念得以貫徹,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三是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務得以完善,民生問題得到切實的解決。 其次,個性化的消費市場出現,人們市場化生活品質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培養個性化的消費市場,目前在超市里面買的東西,我們稱之為公共需要,不過要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便需要談及個性化消費,其中又包括硬件和軟件等多個方面。 智慧城市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 城市智慧化過程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首先,傳統思想很難脫胎換骨,城市建設沒有突出地域特性,做出來的智慧城市建設規劃千城一面;其次,城市建設往往更重視立項過程,而規劃落實度不高;第三,規劃缺乏市場的具體導向;第四,城市與城市之間互相模仿,缺乏自主研發的能力;最后,城市資源的調度不到位,資源整合難度高。 那么如何改進完善,以推動智慧城市的進一步健康發展呢? 首先要進一步明確不同城市在各自定位上的地區差異,發展智慧城市,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反映鮮明的城市特色,這是擺在第一位要解決的問題;二是要發揮各自的區域特色,挖掘和激發城市發展的潛力,各區市首先要研究和回答好自身的發展潛力問題;三是以實用開發為主,從實際出發,智慧城市的建設標準不能好高騖遠,我們要讓老百姓看到改革實效。城市建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領智慧項目的建設;第四,堅持創新科技,以人才為支撐。人和創新技術,兩者是分不開的,有人,才會有技術和創新;A設施的更新改造和信息戰略產業的發展,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依托;第五,推進地域間信息資源的智慧型整合,消除由于地域分割而形成的“信息孤島”;最后,要轉變社會治理模式,克服交通擁堵、環境污染、高房價、就業難、就醫難和社會治安差等城市病,逐漸改善居民生活的水平。 進一步發展智慧城市,特別要聚焦城市的管理,增強市民對于城市活動的全面感知。我們需要用更加精細、動態的方式來管理好城市的生產和居民的生活,致力于做到國民經濟的信息化、環境維護的經;、生活服務的便捷化、社會管理的智能化,達到城市智能、智慧的理想狀態。 國民經濟的信息化,就是要做到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利用信息化來改變過去傳統的產業。環境維護要經;,就是要引入各種智慧因子,全面改進智慧環境保護的手段和方法。自動監控周邊的環境,預防生態的污染和破壞,降低智慧、感知、生產和生活中間的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和各方面的環境保護。生活服務的便捷化,就是要創造能夠跨越時空實現的便捷生活模式,通過遠程控制和智能監控,使得家居生活更加安全舒適。社會管理的智能化,就是要整合城市的各個相關部門,實現公共事務處理,參與公共資源分配。城市管理要開放、要透明,實現精細化、人性化的治理,滿足公共資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前些年我們一直在研究數字化城市,現在覺得過時了,因為我們發現智慧城市不能只搞單一的數字化技術,而需要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云分析服務工程實現智慧的基礎設施建設。 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的運輸系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交通,一個是運輸,均要實現智能化。 國內對智能交通的定義,就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綜合運用到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提出“人車路”三者有機結合的概念,建設成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管理體系。 交通管理智能化的目標很明確:一是實現車流的控制,另外就是提供便捷的交通運輸服務,要求,具有安全性、暢通性、環保性、舒適性。根據測算,智能交通系統得到有效的實施后,交通運輸的效益將顯著提高,同時,交通擁堵現象會降低20%到65%。 智能交通系統,主要由七個方面組成:第一是先進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出行的人員可以根據相關信息,在出行以前選擇出行方式和路線,提高出行的暢通能力和安全系數;第二是先進的交通管理系統。系統綜合容納處理駕駛員信息、旅行服務信息、尾氣排放的檢測和控制等信息,增強事故處理系統、交通控制系統的處理能力。第三是公共交通系統,就是指公交、地鐵和輕軌等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便捷性、安全性、準時性,增強公共交通的信息服務,完善公交調度和績效監管。第四是車輛的控制和安全,為駕駛員提示各種形式的追尾、擦碰,提高安全保障,改善駕駛員對行車環境的感知和控制。第五是運營車輛的運行管理,以高速道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用物流理論進行智能化管理。第六是緊急的救援管理。第七是電子收費系統。 隨著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和高新技術的進一步采用,智能交通系統后續的發展方向必然是智慧交通系統。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更高一層次的發展的接口。因此,我們要加大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型的運輸工具、努力提升交通運輸安全的智能化的管理水平以及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等等。 文章鏈接:http://www.afzhan.com/news/detail/66221.html |
|